东吴证券:AI医疗加速渗透 2030年影像市场规模或突破137亿元... 告别卵巢受损困扰,达愈Reco22让女性术后生活更美好... 央行发布会的五大要点... 发改委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国士无双:燕国的最后机遇...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 你的位置:乐冠官网 > 新闻动态 > 中央红军长征后,10位重要领导人留守苏区,却只有1人活到建国

中央红军长征后,10位重要领导人留守苏区,却只有1人活到建国

发布日期:2025-05-22 10:03    点击次数:92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谁也不会想到这次转移走出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彼时中共中央决定派遣一部分红军留守苏区,他们的任务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保卫苏区,并准备在将来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反攻。安排妥当之后,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的道路,而留守苏区的红军则开始了艰苦漫长的三年游击战争。

长征

在国民党残酷的“清剿”下,留守苏区的游击部队失去了和党中央的联系,长期被敌人分割包围,而留守苏区的多位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后来大都牺牲。留守且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战士们,他们面临的是不亚于长征的艰难困苦。

今天博览历史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中共领导人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文章,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留守苏区 艰苦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走后,留守苏区的一部分红军似乎不再是历史的主角,此后若干年里人们的目光总关注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爬雪山、过草地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而留守在苏区的红军游击部队也同样遭遇着重重艰难,只不过其中的故事少有人知。

长征

开始长征前,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苏区设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项英被任命为中央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员,陈毅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由他俩统一领导中央苏区以及闽浙赣苏区的党政军工作。同时还留下红24师和十几个独立团以及其他的地方武装,总共1.6万余人,此外还有红军伤病员约3万余人。

尽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但彼时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把这次战略转移当作是生离死别。但对大多数红军将士们来说,这的确是一次生离死别。

游击战

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撤退,在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的领导下,留守的红军部队顽强地抗击着敌人的进攻。彼时苏区留守部队迅速化整为零转入游击作战才是唯一的生存之路,这也被之后的历史证实了。但在中共中央错误的命令下,那时还没有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因此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初期也遭遇了惨败。

中共中央下达给项英的任务是坚持瑞金、会昌、于都、宁都之间的“三角地区”,寄希望于中央红军在湘西站稳脚跟后再进行反攻,恢复原有苏区。

本就枪支不全、人员不足的留守苏区部队还要和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打阵地战,这导致此后红24师等部队损失惨重,中央苏区也彻底沦陷。

埋地雷

陈毅满怀忧虑地对项英说“主力红军尚且不能粉碎敌人的‘围剿’,现在怎能守住阵地呢?”陈毅建议将留下来的红军和地方武装分散到各县,打游击去,让敌人找不到目标。

但项英对陈毅的建议一时犹豫不决,当时的大多数指战员和苏区群众还都以为主力红军很快就会打回来,像前四次反“围剿”那样取得胜利。但彼时上到苏区领导人下到苏区群众都没有意识到,没有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将毛主席排挤在一旁,是难以取得反“围剿”的胜利的。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当时的党和红军,在结束了领导中共中央5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之后确定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

此后1935年2月,中共中央接连发出指示,要求苏区中央分局“彻底改变斗争方式”,中共中央指示:部队要以小游击队的形式,有计划地分散活动,环境有利则集合起来,不利又分散下去。占领山地、灵活机动、伏击袭击、出奇制胜。这些极具有毛主席军事思想特点的指示,为留守苏区的红军部队指明了斗争方向。

中共中央最后一次发来电报,要求剩余部队分散突围,开展游击战争,保存革命力量。

于是项英、陈毅下令砸碎电台,分路突围。但此时敌军已经构成了严密封锁,多数部队未能冲出重围,留守在苏区的多位重要领导人也在突围过程中牺牲或被俘遇害。

革命先烈 英勇就义

1935年2月,在分散突围前,项英派人将瞿秋白和何叔衡等重要领导人转移出去,瞿秋白在1934年2月5日抵达中央苏区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项英

他在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加了李大钊先生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瞿秋白曾考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瞿秋白翻译了许多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并撰写相关文章。

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但他终究是没有脱离自己身为知识分子的桎梏。尽管毛主席也是学识渊博的文人,但毛主席亲自去城市农村调查研究,去领导工农革命,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起来。

瞿秋白

瞿秋白更适合做理论、宣传工作,而不适合领导着一个党在革命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瞿秋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逐渐淡出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圈子。

在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患上了肺病,1935年2月他的肺病越发严重,于是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在走到福建省长汀县时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唱着《国际歌》身赴刑场慷慨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

而何叔衡这位革命长者,在1935年时已经59岁了。他与毛主席共同发起成立了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出席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当了几十年的教书先生,爱穿长衫,看起来虽是一副旧式学究模样,但为人精明办事热忱。毛主席曾说“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

在国民党从四面包围过来时,项英派便衣队护送何叔衡前去闽西,他们一行人昼伏夜行,2月14日凌晨到达了上杭县水口镇附近。由于不熟悉附近的地形,便衣队一时大意,在天亮后做饭冒出炊烟,被当地反动保安团发现包围了上来。几十个便衣人员且战且走,而匪兵则紧追不舍。已经年近六旬的何叔衡奔跑困难,他气喘吁吁,面色苍白。

何叔衡

为了不拖累同志,何叔衡对邓子恢说“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哪里肯丢下何叔衡不管,他让警卫员架着何叔衡跑,但何叔衡却下定了决心,在到达一个悬崖之后他突然挣脱开警卫,纵身跳下了悬崖,英勇殉难。

每每想到此事,邓子恢内心悲痛万分,而1937年在延安纪念共产党成立16周年大会上,毛主席在为革命而牺牲的同志名单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时,大家莫不为这位革命长者的牺牲而深感震惊和悲痛。

何叔衡

同样牺牲在突围途中的还有贺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贺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是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曾担任过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和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在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前,贺昌的职务是红军总政治部代部长。

贺昌

贺昌同样是才华横溢的年轻革命家。他出生于1906年,在他短暂的29年生涯中,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吕梁山区的离石县时,年仅13岁的贺昌立即投身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当中。

贺昌在投身革命之后,便积极组织工人运动,他是我党早期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和领导过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在1927年召开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贺昌当选为中央委员,这一年他才21岁,是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1923年6月山西省立一中毕业时的贺昌

1935年3月3日,贺昌指挥部队突围,但面对国民党的包围合击,部队被打散了,伤亡十分惨重。贺昌也身受重伤,但他仍然举枪对着敌人射击。在他子弹快要用光的时候,一群敌人向他扑来。年仅29岁的贺昌用尽力气高喊着“红军万岁”,将最后一颗子弹打进了自己的胸膛,血洒沙场,染红了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

五、六届中央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贺昌

另一位让人惋惜的牺牲者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由于受到兄长的影响,毛泽覃也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1923年春,毛泽覃受党组织派遣前往水口山矿场秘密从事工人运动。同年10月,毛泽覃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泽覃

毛泽覃在1927年8月1日跟随着叶挺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遭遇失利之后,毛泽覃跟随着朱老总领导的起义军转战湘赣边界,在听闻毛主席率部上了井冈山之后,朱老总便派毛泽覃前去井冈山联系。

在毛泽覃的积极联络下,朱老总领导着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军与毛主席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这次历史性的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井冈山会师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磨练下,毛泽覃很快成长为优秀的红军指战员。当红军主力决定战略转移时,毛泽覃选择留下来打游击。

1935年4月,毛泽覃率领的独立师被敌人打散,毛泽覃领导着部分游击队员穿行于山林当中,在来到一个名叫黄田坑的村子后,毛泽覃和游击队员决定在此休息一晚。

毛泽覃

不料第二天刚拂晓敌人就追上来包围了村子,毛泽覃掩护队员撤往山上,但他自己却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当中,毛泽覃牺牲时年仅30岁。

艰难困苦 壮丽悲歌

在艰苦卓绝的南方八省游击战争中,有英勇牺牲的烈士,也有少数经不起考验叛变革命的叛徒。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用手枪打死了一个阻止他变节的团政委后,向粤军投降,龚楚向敌人摇尾乞怜,所求的荣华富贵皆是用昔日革命战友们的鲜血换来的。龚楚曾是红军高级将领,在叛变后由于对红军的游击战术十分熟悉,因此被国民党任命为“剿共游击司令”,转过头去追捕项英、陈毅。

龚楚

游击部队在山里打游击究竟有多艰苦?由于部队需要随时转移,几乎不能脱衣离枪睡觉,一开始游击队还能在山中搭竹棚、茅草棚居住,但随着敌人的严密搜山,游击队只好拆掉棚子,几个人围坐在大树下睡觉。

到了秋冬季节,游击队员衣服单薄,又无房屋棉被,夜晚只好烧起火,将烤热的芭蕉叶当被子来盖,以御严寒。

皖浙赣边游击区的一支游击队在1937年的早春被敌人围困在深山之中,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游击队员挨饿受冻,并且因怕暴露目标,也不能生火取暖,一夜之间就冻死了20余人。

游击战

蒋介石不顾东北的沦陷和日寇的侵略,对中央苏区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可谓是对红军恨之入骨,而在苏区被国民党军攻占之后,蒋介石下令对苏区进行大烧杀。蒋介石下令“匪化已深之区域,非准各部队官兵尽量之烧杀不能铲除匪根。”

蒋介石知道苏区的群众是支持共产党和红军的,于是便对苏区群众大肆举起屠刀。蒋介石大肆屠杀中国老百姓,杀害爱国人士和共产党员,那些吹捧蒋介石为“民族英雄”,为蒋介石洗白的人又有何话说?

蒋介石

1936年冬,受伤又生病的陈毅被敌人围困在梅山之上,他在树林草丛中隐伏了20多天,想到自己可能无法逃脱要为革命而牺牲,陈毅感慨万千,写下《梅岭三章》。其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句让人拍案叫绝,壮怀激烈。

而陈毅最终熬过了艰苦的革命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但更多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却是为了建立这个新中国牺牲了。

陈毅

他们为了什么而牺牲?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中国,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壮烈的英雄悲歌,尽管有许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对全人类的解放这种话语嗤之以鼻,但总会有人怀揣着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咱们下期再见。



上一篇:告别卵巢受损困扰,达愈Reco22让女性术后生活更美好

下一篇:赵露思只唱7分钟引不满,元气森林音乐节被质疑统筹能力不足

Powered by 乐冠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